禅 诗 精 选

竹清松瘦 目录 诗词相关,Tags:
0

五言禅诗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东山西岭青,雨下却天晴。更问个中意,鹁鸠生鹞鹰。
牵驴饮江水,鼻吹波浪起。岸上蹄踏蹄,水中嘴连嘴。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密室开金锁,闲步下松门。谩将无孔笛,吹出凤游云。
云开空自阔,叶落即归根。回首烟波里,渔歌过远村。
鹤立松梢月,鱼行水底天。风光都占断,不费一文钱。
饥来要吃饭,寒到即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爱风吹。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识得性,无喜亦无忧。
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雨催行客到,风送片帆归。
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
打鼓弄琵琶,相逢两会家。君行杨柳岸,我宿渡头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说道春来好,狂风太放颠。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击水鱼头痛,穿林宿鸟惊。黄昏不击鼓,日午打三更。
黄昏鸡报晓,半夜日头明。惊起雪师子,瞠开红眼睛。
晓风杨柳岸,春色杏花墙。暑雨琴棋润,熏飚枕簟凉。
枯树云充叶,凋梅雪作花。击桐成木响,蘸雪吃冬瓜。
碧落静无云,秋空明有月。林下道人幽,相看情共悦。
烟收山谷静,风送杏花香。永日萧然坐,澄心万虑忘。
萧萧木叶落,湛湛露珠悬。嘹唳冲云雁,凄清抱树蝉。
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泥佛不渡水,神光照天地。立雪如未休,何人不雕伪?

七言禅诗

闲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闻。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金鸭香炉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佳人睡起懒梳头,把得金钗插便休。大抵还他肌骨好,不涂红粉也风流。
二八佳人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可怜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
莺逢春暖歌声歇,人遇平时笑脸开。几片落花随水去,一声长笛出云来。
静听凉飚绕洞溪,渐看秋色入冲微。渔人拨破湘江月,樵父踏开松子归。
西河师子九州闻,抖擞金毛众兽宾。哮吼一声天地静,五湖四海奉明君。
枯木花开劫外春,倒骑玉象乘麒麟。而今高隐千峰外,月皎风清好日辰。
万象丛中独露身,唯人自肯乃方亲。昔时谬向途中觅,今日看如火里冰。
落叶已随流水去,春风未放百花舒。青山面目依然在,尽日横陈对落晖。
烟暖土膏农事动,一犁新雨破春耕。郊原渺渺青无际,野草闲花次第生。
劝君不用苦劳神,唤作平常转不亲。冷淡全然没滋味,一回举起一回新。
青山门外白云飞,绿水溪边引客归。莫怪坐来频劝酒,自从别后见君稀。
两岸芦花一叶舟,凉风深夜月如钩。丝纶千尺慵抛放,归到家山即便休。
世路风波不见君,一回见面一伤神。水流花落知何处,洞口桃源别是春。
几回沾水又拖泥,年老心孤不自知。游子不归空怅望,一溪流水落花随。
一重山了一重云,行尽天涯转苦辛。蓦紥归来屋里坐,落花啼鸟一般春。
风萧萧兮木叶飞,鸿雁不来音信稀。还乡一曲无人吹,令余拍手空迟疑。
常居物外度清时,牛上横将竹笛吹。一曲自幽山自绿,此情不与白云知。
冰雪佳人貌最奇,常将玉笛向人吹。曲中无限花心动,独许东君第一枝。
去年别我龙沙岸,今日逢君楚水滨。相别相逢两无语,落花啼鸟又残春。
土面灰头不染尘,华街柳巷乐天真。金鸡唱晓琼楼梦,一树华开浩劫春。
金鳞透网欲吞舟,一向冲波逆水流。却被渔翁闲引钓,随波逐浪漫悠悠。
亲到桃源景物幽,一壶明月湛如秋。反思洞口春残日,无数红英逐水流。
碧波深处钓鱼翁,抛铒牵丝力已穷。一棹清风明月下,不知身在水晶宫。
东街柳色拖烟翠,西巷桃华相映红。左顾右盼看不足,一时分付与春风。
山花如锦春长在,涧水如蓝碧湛然。信步白云深处去,须知别有洞中天。
山花似锦水如蓝,突出乾坤不露颜。曾踏武陵溪畔路,洞中春色异人间。
雨前不见花间叶,雨后浑无叶底花。胡蝶纷纷过墙去,不知春色落谁家。
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一拳拳倒黄鹤楼,一趯趯翻鹦鹉洲。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知心非心意非意,八风伤逼岂怀愁。随风东西无我所,独脱逍遥不系舟。
云收空阔天如水,月载亘娥四海流。惭愧牛郎痴爱叟,一心犹在鹊桥头。
雨洗淡红桃萼嫩,风摇浅碧柳丝轻。白云影里怪石露,绿水光中古木清。
烦恼海中为雨露,无明山上作云雷。镬汤炉炭吹教灭,剑树刀山喝使催。
春深不放白牛闲,依旧随群入乱山。拽杷牵犁偿宿债,尾巴再露与人看。
荷叶团团团似镜,菱角尖尖尖似锥。风吹柳絮毛球走,雨打梨花蛱蝶飞。
身世悠悠不系舟,得随流处且随流。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钱明日愁。
斜风细雨到来时,我本无家何处归。仰看云天真箬笠,旋收江海入蓑衣。
黄独将看炊作饭,白牛今已牧来纯。镢头活计时时用,物外家风处处亲。
劫火洞然宜煮茗,岚风大作好乘凉。四蛇同箧看他弄,二鼠侵藤不自量。
月兔影沉云母地,海禽梦卧珊瑚枝。端坐环中虚白处,纵经尘劫个难移。
色见声求也不妨,百花影里绣鸳鸯。自从识得金针后,一任风吹满袖香!
散尽浮云落尽花,到头明月是生涯。天垂六幕千山外,何处清风不旧家?
闻见觉知非一一,山河不在镜中观。霜天月落夜将半,谁共澄潭照影寒?
蚌含玄兔旨何深,体用明来绝古今。雪曲唱高和还寡,不知何处是知音?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空花哪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
僧家亦有芳春兴,自是禅心无滞境。君看池水湛然时,何曾不受花枝影?
四大无主复如水,遇曲逢直无彼此。触境但似水无心,在世纵横有何事?

禅诗佛偈名言集锦

忏悔感恩.修己善群
◎ 人生四大乐: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 天恩师德报不完,无地自容愧般般,前人成全费心田,粉身碎骨表自虔。
◎天道明白说,只是一个「无我」;王道明白说,只是一个「爱人」。
◎ 日日行善,福虽未至,祸自远矣;日日行恶,祸虽未至,福自远矣。为善如春天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作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缺,日有所损。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则相当。(坛经)
◎多些关怀,世间那来残障;教养得宜,天无枉生之才。(郑武俊校长)
◎自我的觉悟,胜过他人的规劝;良心的谴责,重于任何的惩罚。
◎自见昔时罪过,除却五欲疮疣,解脱自在逍遥,随方贱卖风流,谁是发心买者,亦得似我无忧。(志公禅师)
◎自家有病自家知,既知须要早时医,倘若忌医终讳病,无常临头悔追迟。
◎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
◎别人骑马我骑驴,看看眼前我不如,回头乍见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
◎找人家好处,就是寻着了天堂路;认自己不是,就是关闭了地狱门。
◎事不三思终有悔,幸能一忍永无虑;诸事随时皆流水,此怀无日不春风。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忏悔诗)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施财犹如井中水,一边吊打一边生,三日五日不打水,何曾淹到井槛边。
◎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如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南海古佛)
◎财如水来法如船,助道办道两兼全,各有能力尽表现,寸功不昧注天盘。
◎堂上有佛二尊,懊恨世人不识,不是金彩装成,亦非梅檀雕刻,即今现在父母,就是释迦弥陀。(弥勒祖师)
◎眼睛要长在心里,观察自己;嘴巴要放在心上,评论自己。事事肯放过别人,则德日宏;时时不放过自己,则学日益。(济公活佛)
◎现在之福,譬如点灯,随点随竭;将来之福,譬如添油,愈添愈光。
◎慈悲喜舍入圣门,功德多少莫计分,回报之心不必有,乐善自然天堂存。
◎感恩就是福,了愿就是慧。
◎圣人过多,贤人过少,凡夫无过。
◎道在圣传修在己,德由人积命由天。
◎尘网依依三十春,昨非今是不须论;息交岂独忘知己,为爱无庐夏木阴。(明.莲池大师)

?????????????????????????????????????? 天时道运.把握良机
◎了悟犹如月明灯,无窗暗室忽开明,此身不向今生渡,更向何时渡此生?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渡,更向何生渡此身?
◎千年铁树开花易,错过普渡再遇难,奉劝善信三期子,趁机速修上天庭。
◎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佛门虽广,难渡无缘之人。
◎今世不修后世难,佳期错过实堪叹,得成道诀无贵贱,一体同登极乐班。◎打铁趁热莫误机,少年修道正当时。
◎ 世间美景非长久,沉迷不觉实堪愁,急早寻个安身法,一失人身想修无。
◎ 非上上智,无了了心。
◎春夏秋凉又严冬,朝出暮归不停休,堪叹人生寿几秋,速登觉路把道修。
◎待有余而后济人,永无济人之时;待有暇而后修道,终无修道之日。
◎修道如登百尺竿,下来容易再上难。
◎莫因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都装少年人。(良芥禅师)
◎闭住你的双眼,细想人生多久,何不趁早修行,了脱人间因果。(南海古佛)
◎万劫千生得此身,须知先世种来因,此生不向今生渡,更待何时渡此身。
◎万贯家财带不去,一双空手见阎王,劝君及早寻门路,光景无多易散场。
◎ 智者利用时间行功德,巧者争取时间求名利,懒者等待时间候机会,愚者浪费时间造罪业。
◎ 智者握机而行,愚者失机而悔。
◎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船开不等后来客。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万金空奠思亲酒,一滴何曾到九泉。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杜秋娘)

?

宿清远峡山寺
?????   (唐)宋之问
?????   
?????   香岫悬金刹 飞泉界石门
?????   空山唯习静 中夜寂无喧
?????   说法初闻鸟 看心欲定猿
?????   寥寥隔尘市 何疑无陵源
?????   
?????   [注释]
?????   (1)清远峡山寺:在湖南武陵山区的石门
?????   (2)岫(xiu):山洞
?????   (3)武陵源: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世外之地
?????   [赏析]
?????   首联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古刹屹然与巅峰峭壁的雄姿,和飞泉划破石门的壮景。颔联极力渲染了禅师与空山深夜修习静虑,心住正定的静寂场景。而“说法初闻鸟”又说明了静寂不是一潭死水,习静不是进入死寂,而是有着活泼的妙用。同时该句也以鸟鸣不外说法来告诉我们禅师已悟达佛性。只有悟达了佛性,了知佛性遍一切处,才能于鸟鸣花开处皆闻到佛法。“看心欲定猿”,进一步说明了禅师习静的方法。这是典型的北宗禅师参禅法。他们用猿来比喻散动不定的心。习静就是要将这个心猿看好,叫它不乱动,进入禅定;有定生静,了知佛性。尾联的文意是讲古刹高远偏僻,远离尘世,如同桃花源一般。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心寂才是隔于尘世的真正原因,才是入住桃花源的惟一途径。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

酬晖上人秋夜独坐山亭有赠
?????   (唐)陈子昂
?????   
?????   钟梵经行罢 香床坐入禅
?????   岩庭交杂树 石濑泻鸣泉
?????   水月心方寂 云霞思独玄
?????   宁知人世里 疲病苦攀缘
?????   
?????   [注释]
?????   (1)晖上人:大云寺僧圆晖。赞宁《高僧传》称他“精研性相,善达诸宗”。
?????   (2)经行:往复回旋行走,避免坐禅时发生昏沉。
?????   (3)入禅:此处为入定,使心定于一处,止息身口意之三业。
?????   (4)水月:水中之月,大乘十喻之一,以譬诸法之无实体。
?????   (5)攀缘:攀取缘虑之意,心随外境而转的意思。
?????   
?????   [赏析]
?????   首联叙述了晖上人午后诵经,黄昏行经,晚上禅定的日常佛事。巧妙地安排了时间的过渡。秋夜会上人禅坐之际,“岩庭交杂树
????? 石濑泻鸣泉”的禅院也随着充满了幽寂的禅意。颈联有景到人,讲述了晖上人禅悟境界。禅定使心波平静从而智慧现前,如同水面清静时,能显出月影。依靠智慧,观察到诸法本无实义,如同水月虚幻,则能远离而不生染着,成为觉者。如《圆觉经》说“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云霞”聚散无常,万法何尝不是?能领会这个,还不能说是“思独玄”。“思独玄”之处应是在于了知无论云霞聚散遮露,青天从来不变,如同真如佛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经》)。尾联点出世人不能如晖上人般远离幻法,息除攀援,饱受病苦,实在是无奈又可怜。最后一句是从《维摩诘所说经》“何谓病本?谓有攀援”化出

江中诵经
?????   (唐)张说
?????   
?????   实相归悬解 虚心暗在通
?????   澄江明月内 应是色成空
?????   
?????   [注释]
?????   (1)实相:一切诸法的真实体相,又名佛性、法性、真如、法身、真谛。实,谓真实不虚;相,谓事物的本性或相状。是佛教所说的绝对真理。
?????   (2)色:指一切有形象和占有空间的物质,《大乘义章》曰:“质碍名色。”
?????   (3)空: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究竟而无实体,叫做空,也是假和不实的意思。
?????   
?????   
?????   [赏析]
?????   常住不灭的诸法实相,孤峰独露,迥脱根尘,言语道断而不可言说,心行处灭而不可思念。不是凡夫的逻辑思维可以通达。人的种种知见反而是悟证实相的障碍,越思越远。相反,只有“悬挂”种种知见,排除心中一切尘念,使之虚而明,才能当下悟入,归于实相。“澄江明月内
????? 应是色成空”,写出了诗人体悟到实相后的境界。澄清的江水,明朗的月色,皆是即色而空,空色不二。《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这样的体认中,诗人顿觉全部身心与澄江明月已融为一体,也同样是即空即色,迥然出尘了。而此一空,绝非死寂顽空。恰于此空中,能生出“澄江明月”,无边妙用。

题义公禅房
?????   (唐)孟浩然
?????   
?????   义公习禅寂 结宇依空林
?????   户外一峰秀 阶前众壑深
?????   夕阳连雨足 空翠落庭阴
?????   看取莲花净 方知不染心
?????   
?????   [注释]
?????   (1)义公:大禹寺高僧。
?????   (2)禅寂:修禅以寂静念虑。《维摩经、方便品》曰:“一心禅寂,摄诸乱意。”
?????   (3)壑:读he音,山沟的意思。
?????   (4)莲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佛教以之代表清净。
?????   (5)不染:不染着世间尘欲之法。
?????   
?????   
?????   [赏析]
?????   诗人通过本诗深情高赞了义公和尚的清净梵行,也寄托了自己的隐逸情怀。首联描写禅房建在人迹罕至的山林,自然逸出“深林人不知”(王维语)的空寂。复以“户外一秀峰”与“阶前众壑深”的远近交叠,尽显此处之气象清宏,山景雄秀。而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进一步将对山院清幽的描写推向极致。日暮时,骤雨初歇,禅院静寂,四周林木滴雨未尽,远处空翠的山影静静的投映院中,阴幽空灵,清新醉人。这样的幽寂清净之景,也正是禅师空明道心的体现。正如尾联“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所言,义公和尚的禅心如同“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纤尘不粘。全诗由景清写到心净,构思巧妙,意境高远,动人心神。

 登总持寺浮屠
?????   (唐)孟浩然
?????   
?????   半空跻宝塔 时望尽京华
?????   竹绕渭川遍 山连上苑斜
?????   四郊开帝宅 阡陌逗人家
?????   累劫从初地 为童忆聚沙
?????   一窥功德见 弥益道心加
?????   坐觉诸天近 空香逐落花
?????   
?????   [注释]
?????   (1)跻(ji):登上的意思
?????   (2)阡(qian)陌(mo):田间小路
?????   (3)浮屠:指佛塔
?????   
?????   [赏析]
?????   本诗前六句,通过诗人登塔所见,描写了长安的景色。渭河两岸,翠竹依绕,山水明快。上苑绵延逶迤,直接远山。京郊到处耸立着帝王公侯的华贵豪宅;阡陌纵横的田园上,农户田舍也自然的散落。在身处半空的诗人看来。这一切都是大地上的平等点缀。如同杂色香花盛开。由此引发了进一步的感悟。佛教讲从初地欢喜地修至七地远行地须经一大阿僧祗劫,从八地不动地至成佛,还需经一大阿僧祗劫。故曰:“累劫从初地。”而“为童忆聚沙”则是由《法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以成佛道“化出。此句既说童子聚沙亦远种佛因,也进一步说明成佛须经无量的努力。更巧妙的是此二句皆与塔有联系:童子聚沙自不必说了,而“初地”一句则可引申到再高的塔也从地上累土而成。“一窥功德见,弥益道心加”,讲述初地菩萨初窥心性功德现前,进而更加精进,以期圆成佛果。最后再次切题,既是因身在高塔而“坐觉诸天近”,同时也因为心系佛法,能感诸天欢喜,自觉相近。末句暗用散花典故,更加凸现自己心合佛法,并使全诗结束于幻美的氛围。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   (唐)孟浩然
?????   
?????   带雪梅初暖 含烟柳尚青
?????   来窥童子偈 得听法王经
?????   会理知无我 观空厌有形
?????   迷心应觉悟 客思未遑宁
?????   
?????   [注释]
?????   (1)童子:经中常称菩萨为童子,一因菩萨是法王真子,二因无淫欲之念,如世之童子。
?????   (2)偈(ji):与诗形式相同。一般以四句为一偈。
?????   (3)无我:我为“常一之体,有主宰之用”。但人身是五蕴之假合,无常一之我体;法者因缘生,也无常一之我体,故无人我,无法我。
?????   
?????   [赏析]
?????   首联以工稳的对仗将优雅清寒的早春景色描写的淋漓尽致。精确的描写使“雪梅”“烟柳”顿现眼前。颔联“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点明游诗主题。同时也以梵行犹如童子,深的法王经旨来表示对惠上人的赞叹。颈联写出诗人参偈听经得感受。领会了佛理,就知道了“无我”的妙义。《止观》卷七云:“为无智慧故,计言有我。以慧观之,实无有我。我在何处?头足肢节,一一谛观,了不见我。通过“析空观”离开对五蕴所合之“我”的执著,自然对有形的物质之躯产生厌离心。经此一番领会观察,诗人表达了对觉悟的期盼,但又因客思难平,而显出淡淡的尴尬愁绪。虽然不能全然离尘入佛,但还是清晰表明了诗人对清净佛门的向往之情。

观壁卢九想图
?????   (唐)包佶
?????   
?????   一世枯荣无异同 百年哀乐又归空
?????   夜阑鸟鹊相争处 竹下真僧在定中
?????   
?????   [注释]
?????   (1)定:心住于一境而不散乱。
?????   
?????   [赏析]
?????   无论是枯是荣,到头一死,并无区别。“世间白发最公道,贵人头上不曾饶”。从此再看种种悲哀欢乐,在时间的流逝中,谁也不能使之常住不变。一切悲哀终将逝灭,“时间会抚平所有伤口”。快乐也是如此。原因就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所生之法,本无实性,自不常住。所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是也。当因缘变化了,没有自性的枯荣,哀乐也必将变化消失。这样的无常事实,芸芸众生却强作不知,自欺欺人,为些许名利财色杀红眼,犹如鸟鹊相争,真为可怜悯者。何如竹下真僧,深入禅定,深契实相,而得“涅槃寂静”的寂灭之乐!此大安乐非从缘起,非从缘灭,本自具足,不生不灭,是众生终极归处。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尘世强烈的厌离,和对寂灭为乐的追求。


?????   (唐)郭震
?????   
?????   聚散虚空去复还 野人闲处倚筇看
?????   不知身是无根物 蔽月遮星作万端
?????   
?????   [注释]
?????   1野人:山野闲人
?????   2筇:qiong 竹子的一种,可做手杖。
?????   
?????   [赏析]
?????   无限苍穹,浩瀚天宇,浮云片点,来去起灭。此处深写无常聚散之意,尽得云的旨趣。次以野人倚筇闲看,特写一个静字,与云之倏(shu
????? 突然,极快之意)动,形成强烈反差。诗人自以野人居之,而闲看他人不知身入无常云,造作种种“蔽月遮星”之无益事业。通诗透出的是对世人的警醒:无常是苦,当早谋出,对世俗名利不要执著求取,万端造业。更深一层的意思是任浮云来去生灭,虚空不曾动荡半点,星月光辉也不因云的遮蔽而丧失一毫。此喻真如实相犹如虚空,本来不生,今也不灭,任世人埋却度日,也不曾有损。世人只要肯“歇心”不执著无根身为我。便能倚筇看云,尽得闲字真义,自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来去随意,任天际云卷云舒”。
?????   

题僧房
?????   (唐)王昌龄
?????   棕榈花满院 台藓入闲房
?????   彼此名言绝 空中闻异香
?????   
?????   [注释]
?????   
?????   (1)名言:名目与言句。皆依相而立,相无体性,故名言亦假立而无实。世间由于妄执,以名言为实,谓名字即实物,而分别假名言所成之相。
?????   
?????   [赏析]
?????   “棕榈花满院,台藓入闲房”二句,给禅院作了个传神地速写。热闹明媚的棕榈华开满了庭院,生气勃勃,新鲜夺目。寂静阴幽的苔藓随意散布在台阶上,一直伸展入僧房,一动一静,勾勒出禅院无边宁静,但又充满生机。眼前景色,很容易使人想起禅宗的名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境寂尘妄灭”这样的境界,自然让诗人深有感悟。“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正是自悟的境界。他与院僧对坐无语,沉浸在深深的禅悦中。此时所有名言都是羁绊,也是多余。只是这样默默,一切具足。正此时,空中顿起幽渺清新的异香,入禅的境界得到了天人赞叹。此二句也含了须菩提尊者静默禅定,帝释天抛洒如雨香花,赞叹尊者以无言善说般若的公案。并以此来表达了诗人的发喜充满。

终南别业
?????   (唐)王维
?????   
?????   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
?????   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知
?????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   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期
?????   
?????   [注释]
?????   (1)别业:别墅
?????   (2)南山:终南山
?????   
?????   [赏析]
?????   诗人在首联中说明自己中年以后崇信佛法,晚年在终南山安然隐居。落笔精练自然,超然世外之情淡淡溢出。在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中,诗人时常乘兴独自闲游,怡情悦性。“胜事空自知”更加表示自己高怀逸兴,独得其乐。颈联动中写景,禅机充满,是难得的千古名句。上句说自己随意而行,信步就到了流水的尽头;下句说在这无路之处,索性就地坐下,闲看白云飘浮而起。一行、一到、一坐、一看,干净利落,自由洒脱,诗人无着无粘,不烦不恼得境界心行全然而出。尾联于独寂无声处,忽地值遇林叟,尽兴谈笑,悠然忘时。更是将无牵无挂,独立特行之境推到极处,并且引向平常。通诗流畅自然更胜行云流水,“随缘任性,笑傲浮生”的禅者风姿跃然而出。
?????   

夏日过青龙诗谒操禅师
?????   (唐)王维
?????   
?????   龙钟一老翁 徐步谒禅宫
?????   欲问义心义 遥知空病空
?????   山河天眼里 世界法身中
?????   莫怪销炎热 能生大地风
?????   
?????   [注释]
?????   (1)义心:谓犹豫不决之心。有迷事,迷理两种。迷事之疑,于见道时断之;迷理之疑,至佛果时始能断之。
?????   (2)空病:执着于空。
?????   (3)天眼:天人之眼,所观甚远,为五眼之一。天眼有两种:一从福报得来,如天人;二从苦修得来,如阿那律尊者所得天眼。
?????   (4)法身:指佛的自性真身,诸佛所证的真如法性之身。又称法身佛,或自性身,第一身。
?????   
?????   [赏析]
?????   本诗首写诗人自己已老态龙钟、步履蹒跚地冒着炎热前往青龙诗拜谒操禅师。路途的艰辛,反衬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平静的叙述,让人感觉到这份虔诚没有了如火如荼的炽烈,却已深入诗人心中,与生命融为一体,沉稳而坚实。在拜谒操禅师后,疑问烟消云散。接着的二联表述了诗人豁然除疑后的体悟。“一毛孔容三千大千世界”。整个山河大地尽在天眼中也是平常事。法身横遍十方,竖穷三际,世界岂能超出其外?若证此义,炎热也不是炎热,只是心生。不执炎热相,大地风自可骤然而起,销尽
????? 炎热。却也不见丝毫炎热得灭。全诗对仗极其工整,说理明晰,禅悟深刻,内容有收有放,体现了王维作诗和禅修的深厚功力。

饭覆釜山僧
?????   (唐)王维
?????   
?????   晚知清净理 日与人群疏
?????   将侯远山僧 先期扫敝庐
?????   果从云峰里 顾我蓬蒿居
?????   藉草饭松屑 焚香看道书
?????   燃灯昼欲尽 鸣磬夜方初
?????   一悟寂为乐 此生闲有余
?????   思归何必深 身世犹空虚
?????   
?????   [注释]
?????   
?????   (1)饭僧:即斋僧,请僧人应供。
?????   (2)磬qing:为铜制钵行的法器。
?????   (3)悟:“迷”之对称,生起真智,反转迷梦,觉悟真理实相。
?????   (4)寂:又作灭,涅磐之别称。乃指度脱生死,寂静无为之境地。
?????   (5)蒿hao:一种植物。
?????   
?????   [赏析]
?????   
?????   诗的前六句写出晚年的归心处,以及侯僧,僧至的情形。诗人一生倾心佛法,至晚犹愈,完全归心清净佛理。“日与人群疏”既写自己每日用功修行,疏与人往,又透出曲高必然和者寡。诗人对将来应供的山僧充满了尊敬,并且向往云峰上的生活的叙述。大家坐在草垫上,以松子为食,既简朴又脱尘绝俗。食罢焚香阅经,获取精神食粮。在一片香氲yun祥和中,时间倏shu忽而过,而沉浸于佛理禅味中的诗人并未有所察觉。直到灯燃磬鸣时,方猛然知昼去夜来。这既是禅定的体现,又表明时间是相对的。最后四句是全诗画龙点睛之处。“一悟寂为乐”描述诗人在与僧人一起读经参修中豁然有悟,从而深得寂灭之乐。从“一悟”可以看出诗人修行方法是属于提倡顿悟的南宗,所谓“迷来经累劫,悟则刹那间”是也(坛经)。既悟寂乐,就是“绝学无为闲道人”(永嘉大师.证道歌),故曰“此生闲有余”。已悟之人,自然是没有山深市浅这样的执着,处处是归处,处处是“云峰”,所以有“思归何必深”一问。“身世犹虚空”是对进一步说明自身与世界都归于空性,无所谓深或不深。

辛夷坞
?????   (唐)王维
?????   
?????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   涧户寂无人 纷纷来且落
?????   
?????   [注释]
?????   
?????   (1)辛夷:木兰
?????   (2)芙蓉花:莲花
?????   (3)涧:山间流水沟
?????   
?????   [赏析]
?????   
?????   在寂寞无人的深涧中,辛夷花默默开放。无生之喜,无灭之哀,纯然自足,不待人识。完全是诗人见性自足,任运自然地心境写照。释尊菩提树下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第一句便指出“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自性本来一切具足,任他开也罢,落也罢,无人知也好,有人识也好,总不碍“知足常乐”。诗人通过禅修,已悟此理,通诗是自性亲切流露。更为高妙的是不用一点禅语佛句,却能将禅心淋漓表达。短短二十字,将用千言万语无法表述清晰的禅境,极其简捷地全然展开,让每个读者都能随自己的体会感觉到绝对自在,飘然超迈得寂乐境界,顿觉“身世两忘,万念皆寂”。本诗的确是一首“以禅入诗”的绝佳之作

酬张少府
?????   唐.王维
?????   
?????   晚年惟好静 万事不关心
?????   自顾无长策 空知返旧林
?????   松风吹解带 山月照弹琴
?????   君问穷通理 渔歌入浦深
?????   
?????   [注释]
?????   1自顾:照顾自己
?????   2穷通:阻塞与通达.东晋慧远法师曾著有《穷通论》。
?????   3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
?????   
?????   [赏析]
?????   诗人晚年不再挂心万端世事,追求宁静平淡的环境与生活。“自顾无长策”一语的背景是恶劣的政治环境,让诗人没有妥善的方法保全自己。当时张九龄已罢相,李林甫大权独揽,朝政日益不堪。在这种情况下,使人能做的就是回归山林。一个“空”字透出几许无奈和对唐王朝的担忧。山林生活渐渐平息了原有的一丝浅愁。“松风吹解带
????? 山月照弹琴”,一切都显得自然亲切,好像很平常,却又包含了无穷禅义。清闲自适,任运随缘,喜悦消泯了忧愁,充满生活的每一角落。尾联以“渔歌入浦深”诠释“穷通理”,似答非答,不答而答,实在是深有意义。禅宗接引学人,常常是用些不合思维逻辑,但又是真实无妄的语言,打断问者心念的攀援,助其开悟。如有僧问“洞山良价”(人名)“如何是佛?”山云:“麻三斤。”深入宗门的诗人在此也不循问而答,而是拈出一句“渔歌入浦深”,到底是什么意思?参。

过香积寺
?????   唐.王维
?????   
?????   不知香积寺 数里入云峰
?????   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
?????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   薄暮空潭曲 安禅制毒龙
?????   
?????   注释
?????   (1)香积寺:位于陕西西安市南郊神禾原
?????   (2)安禅:安住于坐禅之意。若坐禅不受环境局限,称为“安禅不必须山水”
?????   (3)毒龙:贪 嗔 痴三毒,犹如毒龙
?????   
?????   [赏析]
?????   诗一起首,就将读者带入前往香积寺的路途中。诗人已信步走了很长的山路,但香积寺还在更远的云峰里。虽然是有点辛苦,但沿途的景色,排遣了所有的劳累。不知年岁的古木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只剩下空阴清凉。小路上别无他人,只有自己闲适地走向古刹。远处幽然传来隐约的钟声,进一步点出此行的目的,穿过钟声,清泉澈石奏鸣出安心曲,向晚的日光投入层叠的森林,使青松更散发出清冷。四句诗由色至声,又有声至色,让跟随诗人入山过寺的读者,完全融入其境,身心愉悦。到达香积寺已是日暮时分。寺前的潭水清澈无波,犹如诗人此时宁静无尘的心境。自己心中犹如毒龙的贪嗔痴,也在禅行中被伏。整首诗主体部分描写一路上所有的景色,末后才以“安禅制毒龙”收归诗题。一路行来,所见所闻皆是安禅的境界,似写景,实写心,令读者也为之毒龙暂伏。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