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程序员是怎么对爱表白的?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随笔杂谈
0

 

程序员们是如何求爱的?除了送玫瑰巧克力写情书,能不能有些创意新招?看看IT男是如何进行爱情告白的吧!键盘、图标、编程语言,这些全都可以成为道具——

描写女性成语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随笔杂谈
3

年龄婚嫁:

豆蔻年华: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裊十三余,豆蔻年华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二八年纪:即十六岁,指年轻美丽的女子。

阅读全文——共1850字

从来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随笔杂谈,Tags:
1

  “请你泡一杯香茗..静静地听我给你讲一段故事……”这是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里的开场白…. 就因为自己喜欢喝茶,爱了这句话好多好多年。

  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喝茶的,应该是很小的时候吧。那时候我随祖父母住在济南,祖父曾是国民党军官,特喜欢喝茶,喝的是茉莉花茶,浓浓的茉莉花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用力吸一下,整个肺部都充满了这茉莉花的清香,我禁不住这香气的诱惑,便偷偷喝亲祖父的茶,以至于养成日后无茶不饮水的“坏习惯”。

  喜欢喝茶对茶道、茶艺却知道的甚微,却很欣赏一句:从来茶道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

阅读全文——共1388字

你永远斗不过准丈母娘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随笔杂谈
0

近几年,上海丈母娘声名大震,尤其在外地驻沪男青年那里,更是眼中钉肉中刺咽喉里卡的鱼骨头。我在各类饭桌茶会,听人诉苦,影影绰绰见识了许多丈母娘;我自己当罗宾,陪几位蝙蝠侠去见场面壮声势当捧哏,也觉得丈母娘确实道行高,小丑+猫女们加起来也不敌人家。

比如说,我以前没见过,总以为,准丈母娘们都是苛刻高傲,看着满地金砖都眉目不动,所以得靠我们几个跟班去活跃气氛;但陪人见了许多位准丈母娘,才知手段端的了得。比如吧,好几位阿姨,上来就是亲亲热热,客客气气,跟你拉家常。你受宠若惊,还敢不顺着说么?姑娘坐旁边不说话,阿姨却风蓬笼说到孙悟空,等气氛熟络,就开始说:

阅读全文——共2200字

言长纸短,难以尽述;1975年薄熙来致李丹宇的情书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随笔杂谈
0

下面是倒台的中国官员及共产党元老之子薄熙来写给李丹宇的信和诗,长达11页。李丹宇是一名军医,也是一位共产党高官之女。信件的日期是1975年7月14日,以科举考试的“八股文”形式写成。1975年,文化大革命逐渐接近尾声,薄熙来和李丹宇的爱情故事就是从那一年开始的。当时,他们两人住在不同的城市。李丹宇说,他们每隔三天就会给对方写信。两人于1976年9月结婚,次年生下了一个儿子。四年后,他们在痛苦中分手,薄熙来又与将军之女谷开来结婚。今年8月20日,谷开来因投毒杀害英国商人尼尔·海伍德(Neil Heywood)而被判处死缓。9月,共产党宣布,薄熙来已被开除党籍,并将面临一系列刑事指控。李丹宇在采访中说:“薄熙来曾是个勤奋的年轻人,想法很多,而且很有才华。他政治生涯结束的方式让我感到非常惋惜。他已经上了年纪,我只希望他能安享晚年。”

阅读全文——共4537字

魔都人民公园相亲角观察记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随笔杂谈
0

最近好多相亲的帖子,看了感触颇多。在早些时候砖家答应过介绍一下魔都人民公园的相亲角,今天就来八一下。

魔都人民公园在人民广场东北角,主要的入口有三个,一个在人民大道东头城市规划馆旁边,一个在西藏路来福士广场对面,还有一个在九江路南京西路。砖家一般乘地铁到市区,习惯从南京西路的地铁口出来,斜穿过人民公园从来福士或则城市规划馆旁边的门走到西藏中路,然后去福州路,因此人民公园是经常要经过的地方,而这个相亲角,就在人民公园九江路南京西路的那个门口附近。

我第一次知道这个相亲角是偶然,读大学的时候路过此处发现大量中年大妈大叔聚集,大家拿着纸牌,上面写着诸如“女儿,xx年生,xx大学毕业,在某事业单位工作,年薪xxxxx,求本地男,xx年之前出生,性格开朗脾气温和有责任心,收入在xxxxxx以上”的内容,然后互相查看,觉得对方的牌子内容和自己的对的上盘的就开始攀谈。当时我已经听说过类似的活动,但真的看到还是第一次,就驻足观察了一会儿。基本上当时来人民公园家长代相亲的都是市区的大龄青年,有的学历还很高比如是硕士博士,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自己找到对象,着急的父母就开始到人民公园来寻找机会。从展示的牌子上来看,也反映出一些深刻的问题,比如父母和子女之间出现的社会阶层差异(下文另讲),父母一辈人对婚姻的想法过于功利现实(基本上对对方的实际要求就是房子、收入)等,这种有些荒诞的相亲方式也让路过的外国赤佬哈哈大笑。不过实事求是地说,当时的人民公园相亲角还是一个淫民群众自发聚集、自发组织的松散的互助活动,没有明显的功利性也没有盈利性,整体气氛比较平和。这个时间大概是在06年左右。

阅读全文——共8637字

明多之处暗亦多,欢浓之时愁亦重。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随笔杂谈,Tags:
1

  在媒体劳作,接触最多的是时尚中人,坐下来闲谈,常常漫无边际,可渐渐发现,大家的苦恼和郁闷多源于两个字:选择。忘了是哪天,一个灵秀的为择偶所累的女孩忽然说:我实在怀恋旧时红布一蒙就把自己嫁掉的日子,多省心哪1日子不如意还尽可以怨天尤人,骂万恶的封建社会;可而今事事自己做主,在人群里挑三拣四辛苦不说,万一日子过不好,我还得打落门牙和血吞,真划不来l多元时代生出T选择的烦恼

  都明白我们生活在一个自由、多元的时代,多元和自由的好不言而喻,多元意味着色彩的斑斓和形式的多样,自由意味着空间的宽敞和不被任何东西胁迫。它在情感内心。私人甚至更多的领域使个人的价值趋向和生存方式成为可能,你完全可以说:我想要这样或想要那样……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当你的面前摆着的不再是一条路而是许多条路的时候,生活向你提供的不再是一种样式而是许多种样式的时候,实际上对你的要求比以前所有的空间都被安排,被设计的时候更高了。以前,大家活在公共的标准里,而今。尤其是情感和个人生活领域,随着公共的标准渐渐退场,选择变得异乎寻常的重要和艰难,也变得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能量——想想看,大从生活方式:活着是求浓烈还是求平淡?要理想还是要实际?要幸福感还是要安全感?是同居还是结婚?是要三口之家还是做丁克一族?是去上班还是做自由职业?嫁你还是嫁他?是离婚还是继续维系?小到饮食起居,吃喝拉撒;楼盘选在西城还是东城,月揭是3000还是2000,车要富康还是捷达?红色还是白色……

阅读全文——共3154字

求人如吞三尺剑,靠人如上九重天。—-在被拒绝中成长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随笔杂谈,Tags:
1

作者:李碧华

“求人如吞三尺剑,靠人如上九重天。”

这是我看《明周》一篇艺人林建明专访时见到的两句话。

阅读全文——共376字

老友记教会了我们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随笔杂谈
0

像瑞秋一样独立

  《老友记》的10年对于瑞秋来讲是真正成长的10年,“学会独立”在这位大小姐身上被使用得最为恰如其分,她从婚礼中逃跑,跑进中央公园咖啡厅的时候就确定了自己要独立生活的决心。

  从期期艾艾的剪掉信用卡到端不好咖啡没小费,再到老友们凑钱让她去滑雪,直到第三季,瑞秋才真正的决定要脱离这种得过且过去追求自己的职业梦想:成为一个时尚人员。尽管在这条道路上,她几经阻隔,但《老友记》就是这么治愈,最终瑞秋不仅有了自己的办公室,甚至还有了去往巴黎的机会。

阅读全文——共4609字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随笔杂谈
3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

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只要是对徽州历史文化有所了解的人,对这首《前世不修》歌谣都能随口成诵。它形象地叙写了徽州历史上奇特的从商习俗,又简明地揭示了鼎盛徽商形成的本质。它与“无徽不成镇”的俗语一样广为流传。

阅读全文——共250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