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说文》云“廷也”,即指宫廷的侍卫人员,以后寺人的官署亦即称之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等。大理寺是中央的审判机关,太常寺则为掌管宗庙礼仪的部门。西汉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之“寺”,即所谓的“三府九寺”。汉代,九卿中有鸿胪卿,职掌布达皇命,应对宾客,其官署即“鸿胪寺”,大致相当于后来的礼宾司。相传东汉明帝时,天竺僧人以白马驮经东来,最初住在洛阳“鸿胪寺”。后来鸿胪寺改建,取名“白马寺”。于是寺就成了僧人住所的通称。梵语中,“寺”叫僧伽蓝摩,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越来越少,而逐步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中国十大名楼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上至真命天子,下到州官县府,都喜欢修建楼阁。中国古代的楼阁,或用来纪念大事、或用来宣扬政绩、或用来镇妖伏魔、或用来求神拜佛,其中又以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最为出名,并称“中国三大名楼”。
中国古代多在临水之地建楼,取凭高远眺,极目无穷之妙。达官显贵墨客骚人登楼一游,或际会四方之客,或酬唱应和之曲,放悲声,抒情怀,低吟浅唱,壮怀激烈,皆可乘兴而来,尽兴而去。故中国历代名楼皆有名诗佳作千古传唱。 三大名楼能够享誉海内外,是和文人墨客、迁客骚人的文化活动分不开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勃的“滕王序”、崔颢的“黄鹤楼”在成为千古绝唱的同时,三大文化名楼的盛名也就随之而来了。
夜深忽梦少年事,惟梦闲人不梦君。
这两句是凑的,不过凑得倒也巧妙.
“夜深”一句取自白居易的《琵琶行》,”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唯梦”一句取自元稹的”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出自《牡丹亭》杜丽娘的话。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
《牡丹亭》梗概: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一篇长恨有风情——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一点考证研究 陈湘元
——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一点考证研究
陈湘元
二零零七年初(丙戌年冬)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作《长恨歌》一千二百周年。一千多年来,《长恨歌》流传海内外,脍炙人口。“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成为人们盟誓爱情的经典语言;“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成为人们感叹爱情悲剧的绝唱。《长恨歌》堪称歌颂爱情的不朽艺术巨作。
扫除烦恼须无我,各有因缘莫羡人。
夜登景忠帝僧智对
乾隆皇帝是一位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风流天子,许多名山大川都留下了他驾幸驻跸的足迹。在景忠山,同样也流传着这样一段乾隆“夜登景忠帝僧智对”的文坛趣话。
还在弘历年幼时,他就知道世祖章皇帝和圣祖仁皇帝与景忠山的特殊渊源,继位之后很想到景忠山一游,亲眼看一看能让两代皇帝六次登临的景忠山,究竟有何等神采。于是,在这一年春天,他又和以往出游一样,轻车简从,身边只带了一位小太监来福,就打马出了京城,等到景忠山已是黄昏时分了。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飘零,悲也飘零,都作连江点点萍。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来源:《金刚经》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这四句偈,乃佛陀教育,化无所化,法身非相而解佛说义。也是释迦牟尼佛讲一切法的基本法。“我”者如来也。“色”指身相,“音声”即言语,“邪道”是错误方法,“如来”是众生本来具有的正等正觉,即本性。如经文说:“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横的难咽 顺的好吃
“横的难咽顺的好吃”,这是一句消失已久的老南京俏皮话,意谓人们很难接受态度蛮横的人,而乐于帮助态度温和的人。它的出典源于一个与朱元璋有关的民间传说……
当年,朱元璋攻下南京城,尚未称帝前,常与军师刘伯温到处走走看看,一天来到一座寺庙,见墙壁上挂了许多字画,桌上还摆着纸墨笔砚,顿时诗兴大发,抓起笔来,也想题一首流传千古的好诗。这时。一僧人走过来问:“请问香客尊姓大名”,朱元璋朝他翻了一个白眼,不答。僧人续道:“那就请香客把大名题在贵作后面吧。”此时,朱元璋题诗的雅兴顿无,气咻咻地提笔写了四句:“战罢江南百万兵,匣中宝剑有余腥。老僧不识真明主,唠唠叨叨问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