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亭:古诗词中的“菊”

竹清松瘦 目录 诗词相关,Tags: , ,
0

在文化瑰宝古诗词的众多物象中,菊花不和百花一起争奇斗艳,不畏霜寒,生长开放于秋高气爽的季节,清香幽异,狂风浪蝶难近,而显得超凡脱俗,意蕴丰富。菊花和菊花诗一样放射出璀璨的光芒,深受人们青睐。其在古诗词中常被赋予以下情感和思想。?

一、高洁?

  《离骚》中“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屈原,于“举世皆醉唯我独醒,举世皆浊唯我独清”的环境中,不愿变心从俗,“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得”,虽九死而何伤?北宋苏轼《赠刘景文》中“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表示虽遭打击,不改操守。南宋李清照生处乱世,面对国破家亡、颠沛流离、凄苦无依的现状,感慨颇多,可一个弱女子又能奈何呢?能做的就是要保持高标逸韵,遗世独立。如《多丽》咏菊,“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  清人许廷荣的《白菊》也写得非常好:“正得西方气,来开篱下花。素心常耐冷,晚节本无瑕。质傲清爽气,香念秋露华。白以何处去,载酒问陶家。”这些诗借菊言志,不愿同流合污,永远保持高风亮节。菊花,高洁的象征。

二、隐逸者形象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与污浊的官场决绝后归园田居的陶渊明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心与形体的融洽,绝无世俗的喧嚣污秽烦恼,其自适自得的隐逸形象就定格于“菊花”上。

三、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 百花望秋凋零,菊花迎寒怒放。菊花凭借浩荡凌厉肃杀的西风,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争奇斗艳的百花。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用菊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推翻黑暗社会,改造山河的必胜信心和坚定决心。《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四、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  南宋人郑思肖《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宣扬了当外族入侵时,同仇敌忾,誓死不变节投降的民族气节。

?五、美好的情谊,欢快的心境

????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一派喜悦欢畅的场面,意犹未尽,并预约重阳节日还来喝酒赏花共度良辰。喝酒赏菊登高怀远,既是重阳旧俗,又是赏心悦事。

  宋刘克庄《冬景》:“晴窗早觉爱朝曦,竹外秋声渐作威。命仆安排新暖阁,呼童熨帖旧寒衣。叶浮嫩绿酒初熟,橙切香黄蟹正肥。蓉菊满园皆可羡,赏心从此莫相违。”作者把寒意渐盛的初冬情景写得明快欢畅,字里行间洋溢着旷达乐观的精神。?

  赏菊,表明了作者欢快心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六、瘦损憔悴

????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另有《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前者是由相思而使人瘦损,后者则是因国破家亡,丈夫早逝,孤苦无依,未来无着而愁苦憔悴。?

苏轼也有“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的词句。?

用菊花比喻人瘦损憔悴,新颖、贴切、形象。读来让人感伤心碎。

参考文献:?

1、? 屈原《离骚》?

2、? 《千家诗》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严华英主编?? 2003年1月第1次印刷?

3、《宋词精品鉴赏辞典》?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贺新辉? 张厚余主编? 2003年1月第1次印刷?

4、《新编千家诗》(中学版)? 袁行霈主编?? 中华书局出版发行? 1999年6月河南第3次印刷?

?????????????????????????? 2004年发表于《中国当代教育杂志》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