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竹清松瘦 目录 诗词相关,Tags: ,
0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秋阴:秋天的阴云。2.晓云:一作“晚云”。3.低徊:一作“低回”。4.缭绕:因为重重青山回旋盘结,致使江流曲折弯绕,回环旋转。5.隐映:时隐时现。
江北阴沉的秋空开朗了一半,但含着雨意的暮云仍在低处徘徊。层层山峦叠嶂,纠结在一起,似乎沒有了去路,猛然间,只见无数帆船,忽隐忽现地从远处驶过来。
一个秋天的早晨,诗人站在江的南岸向北岸望去,只见天色阴沉沉的,刚刚透出一半亮色。压低的云层含着雨意,徘徊不定。诗人的目光移向对岸的青山,发现山势曲折缠绕,江流迂回蜿蜒,心头不禁涌起一阵困惑:路在何方?忽然看到无数面白帆在山林的掩映下,正隐隐约约向近处驶来。
秋天的早晨,江的北岸天色-阴-沉沉的,低低的乌云含着雨意,在天空徘徊着,-阴-晴不定。既不愿望对岸的青山,山势曲折缠绕,江流迂回婉转,心头不禁涌起一阵困惑,路究竟在何方?忽然间,无数面白帆在山林的掩映之处隐约驶来。
王安石晚年辞官闲居于江宁府(南京)城东门与钟山之间的“半山园”,饱览山光水色,写了不少精致淡雅的山水绝句。连黄庭坚也称赞:“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
诗的头两句写天,后两句写地,可见诗人眼界开阔而幽深。写天的同时既交待了地点(江北)、季节(秋)和时辰(晓),又写出了阴晴莫定的天气变化。“江北秋阴一半开”,似乎有了由阴转晴的趋势,谁料想都秋天了,气候还如此变化无常,逆转为“晓云含雨却低徊”。阴——半晴——浓阴,不仅是天气变化,而且是人的心理情调的变化,因而在低首徘徊的雨云之下,还有一个低首徘徊的诗人。然而从诗的后两句可以明确看出另一层深意,诗人不甘屈从阴暗,而是反抗阴暗,追求光明。诗人放眼远望,视野被“青山缭绕”的阻断,陷入了“山重水复疑无路”境地,仿佛前程一片渺茫。就在这时,诗人笔锋一转,在“青山缭绕”之中,忽然远远地看见“千帆”山林的掩映下,正隐隐约约向近处驶来。
视野一下子就变得豁然开朗,眼前开阔了,畅通了。诗人在字里行间巧妙地暗含着对时事与某种人生哲理的深刻体验。这种思理与抗争是积极的,向上的,与婉约派词人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对比。
此诗就是他在秋江帆影中获得精神启悟而作。
但是此诗的深层意义不是屈从阴暗,而是反抗阴暗。
诗人放眼远望,视野虽然遇到“青山缭绕疑无路”的阻塞,却又在 “忽见千帆隐映来”中,视野变得豁然畅通了。诗人对光色体察甚细,远处的千帆时显时隐,是对应着天气的半晴又阴对江面能见度的影响的。
反抗阴暗,便能开通千帆竞渡的视境,这就是诗人借山光水色的变化所体验到的某种人生哲学、或政治哲学。因此,此诗是以富有辨证法的思理取胜。
这种思理是积极的,人们读到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名句,可能也会联想到它。
此诗表达了萧散恬淡的心绪。诗写泛舟江上所见景物。写了秋阴,写了云、雨,写了青山和远处映影影绰绰的风帆,都是很开阔、很宏大的物像,然而,整首诗造成的艺术境界却不是雄健豪迈,而是空明幽淡,其关键便在一个“远”字。诗人摄取了各种远景构成他的画面。
首句令人想见雨过天晴,阴云半开,一抹蓝天已带上了晚霞的辉光,给人一种悠远的感受。次句则将黄昏时的云雾写活了。“低徊”本指人的徘徊沉思,这里却用来表现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地移动,情趣横生,静中有动。诗人在这两句中勾勒了一幅秋江暮云图。景物的描写,低徊容与,悠然静穆,所以幽远淡雅便成了这幅画的基调。
三、四句从云转到江边的青山,写出了江行的特殊感受,不仅有景,而且景中有人,景中有意,蕴深邃的哲理于寻常景物之中,启人遐思,耐人寻味。这里青山的回环曲折,帆景的时隐时现,也都构成了淡远的画面,与上面两句浑然一体,融汇无间。
其实未来是美好的,就看我们有怎样的冷静、耐心和毅力等到柳暗花明的到来。
吟诵着王安石的“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这两句诗时,不单是欣赏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冷静的等待中积极进取,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时代终归在发展。现代人在面对东、西、南、北时不会再有方向的轻易迷失,也不会在寻求出路和探寻思路时仅仅是黯然神伤。时至今日,多出的是一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信心,多出的是”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的恍然大悟。这些改变,并不是现代人为了标榜自我意识和物质堆砌的结果,恰恰相反,这是历史觉悟与自然风物的幻化与积淀。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如“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这两句诗句都在说明一种危机中蕴含的机遇,去年对我们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一年,这不平凡的一年浓缩了我们通常情况下十数年间才能体验到人生的阅历。美国实体经济中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引发次贷危机,次贷危机再演变成金融危机。并向实体经济蔓延。在这种人人为之恐慌的危机下,怎样做个智者去勇于面对危机寻找机遇,而是不去做一个去抱怨命运的不公的愚人。
没有黑夜,就不会有黎明!危机中蕴藏机遇,因为机遇知垂青有准备头脑的人,当机遇来临,智者能发现它,利用它走向成功,愚人往往错过它却抱怨命运不公。可惜的是,危机也是机遇这个道理很多人懂得,但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呢?所以危机中发现机遇,这也是一种机遇。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以低碳为标志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正在兴起。
人类的发展实践表明,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方式。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背景下,由“高碳”向“低碳”转型,正在成为世界各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国家理念,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的愿景,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城市是经济以低碳产业为主导、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的城市。低碳不仅是时代的命题,更是时代的要求。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的又一次经济革命浪潮,必将推动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转变。
岁月荏苒,风云变换,日升日落,江河送往,朝兴朝衰,历史铭记。中国人越出了苦海,走上了自由、和平、幸福的道路。前进的道路上总是有风雨。一场人们不愿意看到的文革风暴,遮住了人们的双眼,阻住了祖国母亲前进的道路。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改革的大潮给中国带来了希望,也迎来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尽管前进的道路上也曾有“摸着石头过河”的问题,但也让我们伟大的母亲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在趋向肥沃的改革试验田里,科学播种,科学经营,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弯道是竖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一扇纸糊的门,只要你勇于捅破,你就会发现,前方的路天宽地阔,一马平川;弯道是蹲在成功门前的看家狗,怯弱的人望而生畏,逃之越急,它便追你越紧……
世上没有不弯的路,人间没有不谢的花。弯道本来就是人生旅途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不过弯道,不敢向弯道挑战,你就享受不到前方的美丽景色。“云开巫峡千峰出,路转巴江一字流”,一个“转”字,道出了“弯道”的妙趣;“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一个“忽”字,写出了“超越弯道”的喜悦。
人生何尝不如此,高山、沼泽、激流像弯道一样呈现在你面前,你要想走过弯道,一帆风顺只是梦想,摔倒了,躺在地上呻吟,只会使自己成为“一堆枯骨”,咬咬牙,爬起来,接着向前走,才能把高山踩于脚下,将沼泽夷为平地,化激流为前进航道,视弯路为挑战机遇。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早在中年时就两耳失聪,人生步入了弯道险区,可是他没有被弯道击倒,迎接命运的挑战,克服常人难以经历和想象的困难,坚持创作,终于越过险滩,转过弯道,《第九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伟大作品相继诞生,步入了人生辉煌的康庄大道。
也许,所有艰难险阻都是通向人生驿站的铺路石;也许,每一阵雷电霹雳都是响于青春岁月的美妙音乐;也许,每一个弯道都是向我们召唤的振臂呼声!司马迁忍辱负重创史记,曹雪芹满腔辛酸成红楼,诺贝尔动天炸响震世界。他们都在弯道前挑战自我,挑战人生,勇于超越,弯道之于他们,实在是一笔丰富迷人的财富。
生命,总是在弯道中茁壮,
理想,总是在弯道中成熟。
意志,总是在弯道中坚强。
人生,总是在弯道中成长。
从窘境到通途,从大悲到大喜,这样的际遇可遇不可求,也不利于身心健康。比较容易修炼的境界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试想,随意而行到流水尽头,前方似乎无路可走,何不索性席地而坐,抬头看看云卷云舒,感受一下风起风落。这样的通达闲适、飘逸萧散、洒脱恬淡,何尝不是一种别样的情趣?
古诗中这样的景象和意境很多,比如“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虽然王维、王安石、陆游这些诗人所处的时代和各自的人生境遇不同,但是,他们都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在郁闷时看到了美好。
晋代武陵捕鱼人在“忘路之远近”时“忽逢桃花林”。名士刘子骥听说乘兴前往,却没有找到桃花源,不久郁闷病死。人生有太多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于是就更应该关照生命中哪怕微乎其微的美好。
生活不仅是抱怨,抱怨也并不会减少郁闷。何不通透一些,恬淡一些,到抱怨的另一面去寻找欣悦?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