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忧喜今宵过,两鬓风霜明日新。
出自明代谢榛的《除夕吴子充诸人集旅寓有感》
解释:旧年的快乐忧愁,今晚都过去了,明年又是新的一年。
出自北宋诗人秦观的《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是宋代词人刘克庄的词作。此词题为元夕戏作,实则抒发人生感慨。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繁月明,鼓乐通宵,物色如旧而情味却别。下片写西楼拜月,镜中画眉,待到乐止人散,却又渐入愁乡。全词构思新巧,造语工丽,感情真挚,写景细腻。
生查子
元夕戏陈敬叟①
寒山与拾得两位大师,是佛教史上著名的诗僧。唐代天台山国清寺隐僧寒山与拾得,行迹怪诞,言语非常,相传是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化身。
他们之间的玄妙对谈,不是一般凡夫俗子所能领受的,试看下面这则记载在古尊宿语录中的问答:
寒山子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之乎?”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除夕之夜是改年更岁之夜。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除夕》中记载:“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由此可见,守岁是我国人民的古老习俗,其最早的驱赶百鬼的含义已荡然无存,而今已成为人们除旧迎新、合家共享天伦之乐的家庭年会了。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对“守岁”这一习俗多有描绘。
南北朝时期,梁代徐君倩在《共内人夜坐守岁》一诗中写道:“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诗中生动地记叙了诗人在除夕与妻子一起宴饮守岁的情景,从多个侧面反映了1400多年前人们在除夕之夜欢乐待晓的情景。这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守岁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