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Posts Tagged ‘月’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03
10 月
2011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23
9 月
2011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03
9 月
2011
【出处】宋朝.苏轼《永遇乐.髑月如霜》(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鉴赏】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是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永遇乐》词中的名句。词的开端以景生发,融情入景,铺写燕子楼小园之夜。月色明亮,皎洁如霜;秋风和畅,清凉如水。词人提笔就把人引入了一个无限清幽的境地。“清景无限”既是对暮秋夜景的描绘,也是词人的心灵得到清景抚慰后的情感抒发。接着景由大入小,由静变动:曲港跳鱼,泼剌有声;圆荷泻露,晶莹可爱。港之曲,荷之圆,足见画面的线条美与图案美。鱼之上跳,露之下泻,呈现了一上一下的动态美。词人以动衬静,使本来就十分寂静的深夜,显得越发安谧了。
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争,千里伴君行。
03
9 月
2011
不道夜深人正睡,一枝随月上窗来
03
9 月
2011
[出自]:赵偕《题梅书于周砥道宅壁间》
元代思想家。字子永,慈溪(今属浙江)人。志尚敦实,不事矫饰,提倡静虚默澄,吸取禅学思想,提倡静坐养心,反观内省。赵偕诗文均较少文彩,是典型的学者之作。
[原文]: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03
9 月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