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译文】 找到了桃花源可以躲避暴秦,在这里不知不觉就过了一年,又到了春天又看到了桃花红。
【出典】 南宋 谢枋得 《庆全庵桃花》
御街行·年光正似花梢露编辑
(约1030-约1106)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幼子。曾任颍昌府许田镇监、开封府推官等。一生仕途失意,晚年家道中落。能文善词,与其父齐名,时称“二晏”。
中文名御街行·年光正似花梢露
李季兰季兰,名冶,以字行,峡中人,女道士也。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当时才子颇夸纤丽,殊少荒艳之态。始年六岁时,作《蔷薇诗》云:“经时不架却,心绪乱纵横。”其父见曰:“此女聪黠非常,恐为失行妇人。”后以交游文士,微泄风声,皆出乎轻薄之口。夫士有百行,女唯四德。季兰则不然,形气既雄,诗意亦荡。自鲍昭以下,罕有其伦。时往来剡中,与山人陆羽、上人皎然意甚相得。皎然尝有诗云:“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其谑浪至此。又尝会诸贤于乌程开元寺,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诮曰:“山气日夕佳。”刘应声曰:“众鸟欣有托。”举坐大笑,论者两美之。天宝间,玄宗闻其诗才,诏赴阙,留宫中月余,优赐甚厚,遣归故山。评者谓上比班姬则不足,下比韩英则有余,不以迟暮,亦一俊媪。有集,今传于世。
《西江月·梅花》也题作《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西江月·梅》。这是苏轼被贬惠州时所作。上阕通过赞扬岭南梅花的高风亮节来歌赞朝云不惧“瘴雾”而与词人一道来到岭南瘴疠之地。下阕通过赞美梅花的艳丽多姿来写朝云天生丽质,进而感谢朝云对自己纯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互为知己的情谊。并点明悼亡之旨。全词咏梅,又怀人,立意脱俗,境象朦胧虚幻,寓意扑朔迷离。格调哀婉,情韵悠长,为苏轼婉约派词中的佳作。
作品原文
玉骨那愁瘴雾⑴,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⑵,倒挂绿毛幺凤⑶。
宋末词人蒋捷的这首《梅花引》,表现了他乘船阻雪于荆溪(在今江苏南部)时的惆怅情怀。词中以悠扬的节奏、活泼的笔调,在冷清的画面上,织进了热烈的回忆和洒脱的情趣;在淡淡的哀愁中,展示了一个清妍潇洒的艺术境界。吟诵起来,给人的感受,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随想曲,它即兴抒情,旋律自由又富于幻想。
1原文
梅花引
寒山与拾得两位大师,是佛教史上著名的诗僧。唐代天台山国清寺隐僧寒山与拾得,行迹怪诞,言语非常,相传是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化身。
他们之间的玄妙对谈,不是一般凡夫俗子所能领受的,试看下面这则记载在古尊宿语录中的问答:
寒山子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之乎?”
九月一到,天气便渐渐地凉了,几场秋风秋雨过后,落叶纷纷,让这个季节又多了几丝萧杀之气。夏日里争奇斗艳的花朵,早已不见了往日的风姿,只有不知什么人遗落在院子角落里的一盆金黄色的菊花,犹自开得灿烂,开得热闹。难怪历代的文人墨客都喜欢把菊花作为歌咏描绘的对象,赞美它“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傲霜挺立,凌寒不凋的风骨,以及“凌霜留晚节,殿岁夺春华”高洁清雅,坚贞不屈的品格。
九月正是登高赏菊的最佳时节,杜牧曾有诗云:“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酒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试想在天高云淡,秋风吹,秋叶飞的季节里,邀上一群知已好友,登高、品酒、吟诗、赏菊,当真可谓人间第一等的风雅盛事。古人以菊为高洁之物,谓之“花中君子”、“花中隐士”。难怪那位视浮名如蔽履的晋代诗人陶渊明一生不坠对菊花的热爱,并写下了传诵千古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名句。生性淡泊、天生傲骨的菊花是诗人的知音,诗人对它赞美不绝:“秋菊有佳色,衰露辍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与菊为伴,让崇尚气节,注重清名的诗人多少淡忘了世事的纷扰。也让我们有幸了解诗人身处乱世,虽因不满当时朝政官吏的腐败,不愿随波逐流,不得已归隐山林,却仍心怀“大济苍生”抱负的高尚品格,以及淡泊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自身孤高的情操。
【罗与之】 宋代诗人, 字 与甫,一字 北涯,号 雪坡,吉安(今属江西)人。屡试不第,隐居以终。诗多写山水景物和隐逸趣味。有《雪坡小稿》两卷。
看 叶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撰杖向池塘。